近年来,北京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首都统一战线积极发挥强大法宝作用,助力北京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近期,《中国新闻》报记者走进北京市各区街道社区,观变化、看发展,以“基层小切口”展现“社会大治理”,唱响社会治理中的京华同心曲,共谱中国式现代化北京篇章。
“来北京肯定要去鼓楼呀,出发前特意查了拍照姿势。”“鼓楼外面的红墙拍照太好看了!”近年来,位于北京中轴线最北端的钟鼓楼成为年轻人热门打卡地。拾级而上,从鼓楼上方环顾整个钟鼓楼片区:平缓开阔、青砖灰瓦的居民建筑与钟鼓楼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然而几年前,这幅北京老城生活画卷并不美观,杂物堆积和杂乱无章的电线杆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近年来,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统战部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力量,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保护、助力钟鼓楼街区环境综合整治,为北京老城区的保护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与胡同居民共生共建
统战“小”院里的“大”乾坤
“以前院子很拥挤,里外都是杂物,三轮车进门都费劲,他们来了之后不仅把杂物都给清理走了,还请了专家做规划,现在院子敞亮了,生活也方便了许多。”钟楼湾61号居民王大爷说。
王大爷自小在钟鼓楼脚下长大,杂乱的生活环境让他很苦恼。直到两年前,一群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到来,让他的眉头舒展开来。
2022年底,东城区安定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以下简称“安定门新联会”)成立。同年,安定门新联会成立“钟鼓同文会客厅”,这个坐落在钟鼓楼脚下的统战服务工作站,就设在王大爷住的院子里。
安定门新联会搬进“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联合专业机构做收纳整理,为小院“焕新”。2023年,在东城区委统战部、安定门街道工委的指导下,安定门街道新联会联动清华同衡规划院城市更新设计研究所、留存道等专业机构,共同发起“安定门街道‘同文新生’主理人共创计划”。
一年的时间,原先杂乱的各路架空线已消失不见、堵在院落中间的闲置房终于拆除……得到改善的不止是环境空间,收纳、花卉种植、健康管理等各类培训活动也让附近居民的生活焕发新生。
“‘共创共生共建’是共生院的核心,我们希望通过组织关于生活技能的小活动,便利附近居民日常生活,以他们‘新朋友’的身份,携手营造崭新的‘小院生活’。”项目牵头人之一、安定门新联会秘书长李贤凤说。
如今,焕然一新的小院已成为安定门街道探索社区居民自治新路径的空间载体。“钟鼓同文会客厅”成立至今,除为居民举办特色活动外,围绕地区招商引智、政协委员联络、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向,开展了多项统战交流和服务工作,被附近居民笑称为“抬头望钟鼓,低头为家国”。
不仅如此,安定门新联会作为东城区钟鼓楼街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新兴力量,还先后参与了街道“违规三四轮车综合治理”、“为老街居民拍摄全家福”等工作。